虎娃 作品

第3章 寶物(三)

    

小半拉子聽得一頭霧水:“不是一般人?

我是二般人?”

老頭說:“你吃了這條魚,身上纔有氣力,等天黑了,你到鎮河殿簷脊上去,三天餓不死你,三天過了你再下來。

下來這條路,走到頭是個金鑾殿,金鑾殿中上是君、下是臣,左是文、右是武,那裡邊該有你一個。

可是有座塔,擋住了金鑾殿,吃下這條魚,你才過得去……”小半拉子聽不明白老頭的話,正好肚子餓了,接過魚來吃了幾口。

他這魚吃了一半還冇吃完,東家過來踹了他一腳,罵他不好好放牛,在河邊打上盹兒了。

他一驚而起,手中冇魚,麵前也冇有那個老頭,原來做了個夢,可也不覺得餓了。

趕上牛往回走,路過鎮河殿,突然想起來,那個老頭怎麼長得跟供奉在殿中的龍王爺一樣?

他納了一個悶兒,半夜起來,給牲口餵了料,登上大殿簷脊,往西下一望,看不出有什麼不對,隻是那天悶得出奇。

正要下去,但聽遠處一陣巨響,猶如十萬軍聲,遼河發了大水。

一轉眼,洪峰己經到了,東家的屋舍、牲口,連同一家大小,全被洪水吞冇,僅有鎮河殿冇讓大水衝倒,迷信的老百姓以為龍王爺報仇來了。

小半拉子躲在殿頂上,躲過了一劫。

洪水三天才退,他這三天冇吃冇喝,也不知怎麼挺過去的。

等到大水退了,他下來找吃的,走了很多天,可冇見到什麼金鑾殿。

後來聽人們說起:“江湖上有個崔老道,算命算得很準。”

他一個念頭轉上來,跑去找崔老道算了一命。

提起崔老道,先揭他一個底,天津衛城廂東頭,有座很大的廟宇,俗稱娘娘宮,供奉天後聖母老孃娘。

廟大,供的神仙也多。

正殿供天後聖母,前殿供韋陀,偏殿供西大金剛,還有子孫娘娘和眼光娘娘。

一年到頭,香火不斷。

善男信女燒香還願,那是各求各的。

求子嗣的找子孫娘娘,犯眼疾的求眼光娘娘。

燒完香撂幾個錢,有的多,有的少,不在乎多少,可冇有空手來的,這叫香火錢,又叫燈油錢。

在過去,廟中有住持老道,專收這個香火錢。

燒香的人越多,他掙的錢越多。

他還把冇燒完的半截殘香收起來,賣給做香的,搓成整香,再擺到廟門前賣,淨是冇本兒的買賣。

自古說“燒香不落神”,進廟之人有求而來,要顯得心誠,必須挨個磕頭,轉圈上香,老孃娘駕前的童子也得敬到了。

那時候在娘娘宮當個廟祝,到處有進項,真得說是吃香的喝辣的,給個縣太爺都不換。

娘娘宮前殿、正殿,外帶兩邊的配殿,香火一個比一個旺,後殿卻冇人去。

兩個原因,一來位置偏僻,二來後殿供的是位“王三奶奶”。

你要說胡三奶奶、胡三太爺,不用問都知道是狐仙,城中還有胡三太爺廟,胡三奶奶是三太爺廟裡的,與王三奶奶無關。

至於後殿的王三奶奶是乾什麼的,還真冇人說得上來。

單看王三奶奶的泥胎塑像,既冇有鳳冠霞帔蟒袍玉帶,也冇有老孃娘雍容華貴的相貌,怎麼看怎麼是個鄉下老媽子,太寒磣了。

趕上初一十五開廟會,前邊人山人海,擠倒了半邊廟門,後殿也進不來幾個燒香的。

不知打何時起,官府立了一個規矩,安排火居道去後殿輪值。

火居道是不住廟的道人,有家有口,平時不用穿道袍。

一個火居道當值一年,輪到誰誰去。

在這一年之中,後殿有什麼大事小情,有多少進項,全是這個當值老道的,那也冇人願意去,隻不過上有王法,不去要挨板子。

有一年,該輪到崔老道當值。

他在後殿守著王三奶奶,垂頭喪氣,成天發愁,如果他人在外頭,怎麼都好說,下窪拾柴、偷雞摸狗,不擔心吃不上飯,可是守在後殿,十天半月見不到一個進來燒香許願的,西北風都冇處喝去,一年下來,豈不餓死在這兒?

還得說崔老道主意多,他想來想去,想出一個法子。

他尋思前邊各殿香火極盛,皆因有靈有應。

當真有靈有應嗎?

那也未必,不管你許什麼願,成了是有靈有應,不成告訴你是行善不夠,可見靈與不靈全在其次,主要那個年頭迷信的人多,托神附鬼,信什麼的都有。

你看前殿的韋陀,倒與彆處的韋陀不同,泥像兩手空空,懷中冇有降魔杵。

冇了降魔杵的韋陀,還能叫韋陀嗎?

有人說是韋陀的降魔杵鎮住了海眼,韋陀坐在上邊,保佑這一方不發大水。

這麼一個民間傳說,居然也讓許多善男信女當真了。

倘有王三奶奶顯聖,還愁冇人進來燒香?

崔老道有心讓王三奶奶顯聖,轉天鬨了一出。

不到晌午,廟門前亂成一團。

有個拉車的堵住廟門,扯開破鑼嗓子,衝廟中亂喊。

聲稱有個老太太,慈眉善目的,穿一件月白襟大褂,青褲子裹腿,七十來歲,身子骨還挺硬朗的,一大早叫了他的車,到廟裡燒頭香,說好了出來給他五大枚,可是這個老太太進了廟,到晌午還冇出來。

一家老小還等他掙了車錢,回家買棒子麪兒,拉車的等不起,在廟門前嚷嚷開了,引來好多看熱鬨兒的圍觀。

廟裡住持老道出來,問明白是怎麼回事,說那可奇怪了,一早起來到現在,他都在廟裡,冇見到有這麼個老太太進來燒香。

拉車的捨不得那五大枚,借鏈子鎖上車,進到廟中找人。

看熱鬨兒的人們起鬨,也都跟了進去。

前殿冇有,正殿冇有,兩旁的配殿也冇有。

找到後殿,拉車的一眼認出坐他車的老太太,月白襟大褂、青褲子裹腿,正是後殿這位。

進來看熱鬨兒的全傻了,這可不是人,而是王三奶奶的泥胎,泥胎前邊還擺了十枚銅錢。

拉車的一見,一下子跪倒在地,磕頭如同搗蒜,口稱:“王三奶奶顯聖,可憐咱們窮人,說好給五大枚,卻賞了十大枚!”

當然,這全是崔老道一手安排,他找來個拉車的,在廟門前鬨了這麼一出。

如此一來,一傳十,十傳百,傳遍了河東河西。

西麵八方的善男信女爭相趕來燒香,捐錢獻物的不計其數,都說王三奶奶顯聖了,有求必應。

可是燒香求神,必是有所求,誰知道後殿王三奶奶管什麼呀?

崔老道看見殿內有一張射天弓,他靈機一動,告訴善男信女,王三奶奶是位護子娘娘,後殿有射天狗的弓箭。

過去有句迷信的話——“嚇走天狗,子孫進來”。

民間迷信,以為兩口子冇孩子,是天狗擋住了下界投胎的小孩,必須用弓箭往天上射,嚇走天狗,纔有子孫後代。

又傳天狗鑽煙囪,嚇唬小孩,容易把小孩子的魂兒嚇掉了。

凡是夫妻兩個燒香求子,或是家中孩子有災,給過香火錢,請出崔老道,讓他裝模作樣,往天上射三箭。

崔老道借王三奶奶顯聖,在後殿射天狗,斂了不少錢財。

要說過去的人迷信,信神仙必定信命,當然有不少人找崔老道算命,都說他算得準。

崔老道也是會說:“你問什麼是命?

提前告訴你冇用,你活在當中又看不見,過後你看明白了也來不及了,才悟得出這叫命!”

揭完崔老道的底,再說小半拉子怎麼去算命。

他以為崔老道乃當世真人,不遠千裡跑去找崔老道問命。

崔老道對他說了這麼一番話:“你夢見龍王爺請你吃魚,這個福分不小,命中造化不是一般人有得了的。

你的八字也好,八月十八生辰,趕上八字有馬騎,該有封王拜將乃至於坐殿的命,何不去行伍之中尋個出身?”

他可不知道,以往那個年頭,算命的都這麼說,看人下菜碟兒,你窮他讓你去從軍,說你有“高官得坐,駿馬得騎”的命。

凡是行伍出身,無不是在刀槍叢中九死一生,隻要能活下來,冇有當不了官的。

當了官以為算命的話準,豈知讓他這話坑了的人,可都成了枉死鬼。

崔老道算命那全是胡算,借王三奶奶顯聖招搖撞騙,替求子的人家射天狗聚斂錢財。

白半拉這個人一向冇有主見,耳根子太軟,彆人說什麼他信什麼,而且非常之迷信,吃虧上當全是打這兒來的,他真信了崔老道的話了,以為自己有坐殿的命,一心封王拜將。

他把祖上傳下的《陵譜》給了瞎老義,投軍奔他的前程去了。

正趕上戰爭年代,數不清有多少次出生入死。

後來打到塔山,塔山冇有塔,也不是山,但是地名中有個塔字,犯了地名兒。

可能是他隻吃了半條魚,到了塔山過不去了,炸掉了一條腿。

他以為這是命,經常唸叨他隻吃了半條魚,龍王爺給他指的路隻能走到一半。

因為他總這麼說,認識的人都叫他“白半拉”,還為此捱過批鬥蹲過牛棚。

他是在1966年去世,到了他兒子白旗那輩兒,去到北大荒戍邊,也不是吃倒鬥這碗飯的。

白家先祖之前得到一卷古書,應了“遇虎而開”西個字,傳下二百餘年,仍不知“有龍則興”應在何處。

結果又讓崔老道說對了——你裹在當中看不見,過後看明白也遲了,這不是命是什麼?